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历史与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历史同样久远。
1952年5月5日,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前身内蒙古师范学院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乌兰浩特市诞生了,她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建立最早的一所高校,也是内蒙古草原上第一所高等学府。建校时只有6个班级,116名学生,7名专职教师。这6个班级中,有一个班级是史地专修科,有3名教师,学生不到20名,汉语授课。1953年,蒙语文科改建为文史科,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2个年级的蒙生,不分专业,蒙语授课。1954年,学校随着首府西迁呼和浩特,并与1953年8月由张家口师专和绥远师专合并而成的内蒙古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校址设在原绥远师专。1955年,文史科中的蒙授历史合并到历史科,首次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蒙语授课历史专业1个班。这时,历史科有蒙语文专修班和汉语文专修班,用两种语言分别授课,教师增加到10人。
1954年8月,汉语授课的史地专修科与内蒙古师专的历史科合并成立了历史科。1955年,文史科中的蒙授历史合并到历史科,首次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蒙语授课历史专业1个班。这时,历史科有蒙语文专修班和汉语文专修班,用两种语言分别授课,教师增加到10人。1958年,改科为系,招收首届本科生。历史系下设中国古代史及中世纪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蒙古史等四个教研室,教师30名,有资料室、文物室。1958年,还创办了内蒙古近代史研究生班。
1962年,政教系与历史系合并;1963年,分开;1965年,再次合并。1972年,政史系历史专业招收首批工农兵学员,学制3年。恢复高考后,1978年,政史系招收一个历史专业本科班。1979年,政史系再次分开。1979年,历史系招收了蒙语授课历史专业本科班,1980年,招收了汉语授课的历史专业本科班级。从1981年开设,每年招收蒙汉两种语言授课的历史专业本科生各一个班级。
在完成全日制本专科生培养任务的同时,历史学科还招收夜大、函授和计划外大专学生,承担着为北方八省区培养蒙语授课的历史学师资的任务。1986年,经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中国民族史专业拥有了硕士学位授予权,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
1993年,经过教育厅批准,招收旅游管理专业专科生。2000年,开始招收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并获得了历史文献学和中国少数民族史硕士学位授权(原来的中国民族史专业改为专门史)。2002年,成立旅游学院,与历史系为同一单位。2006年6月,旅游学院单列,历史系改建为历史文化学院。
截止2014年7月,历史文化学院共有教师36人。其中党政教辅人员5人,专任教师31人。能够使用蒙语授课教师15人,使用汉语授课教师16人。教授8人,副教授9人,讲师13人,助教1人。博士18人,在读博士5人。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陕西省博物馆、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博物馆、内蒙古档案馆等教学科研机构外聘兼职教授20余人。
截止2014年7月,学院有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文化产业管理四个本科专业。历史学分别招收蒙汉语授课的学生,年招生规模110人,考古学和博物馆学从蒙汉语授课的高中毕业生中招生,隔年招生,年招生规模40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年招生50人左右。全日制在校本科生650人左右。有专门史、历史文献学、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近现代史四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能够招收“课程教学论·历史”和“教育硕士·历史”研究生。全日制在校研究生近60人,函授教育硕士人数50余人。2004年,专门史被评选为校重点学科;2005年,历史学被评选为内蒙古自治区级首批品牌专业。
到2014年7月,学院有中国史和世界史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另外有中国少数民族史硕士学位授权点,能够招收“课程教学论·历史”和“学科教学·历史”研究生。截止2013年年底各类在校生研究生近200人,俄罗斯和蒙古国留学生4人。
2004年专门史专业被评选为内蒙古师范大学校级重点学科,2007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学科。2009年中国北疆史研究中心被遴选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1年,历史文化学院被评选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科建设先进单位。
2000年至2004年底,5年共发表论文106篇,年均发表论文21篇;出版著作15部(含教材);承担学校教学项目15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8项;2001-2005年,主持国家课题1项,清史课题1项,自治区课题4项,教育厅课题2项,古籍整理委员会课题1项,学校重大课题1项。参与其他专业或其他高校的横向课题多项。获得自治区级三等奖以上奖励3项。科研经费约70余万元。
能够为蒙、汉语授课的历史学本科生分别开设18门必修课(包括毕业论文、教学实习、专业见习)。能够开设40门选修课。由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内蒙古博物馆分别承担考古学和博物馆学的专业课程和专业实习指导工作。2006年,中国古代史和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历史文化学院自2006年组建以来,科研工作有了比较大的进步。自2006年至2014年7月,共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国家社科基金特别项目子课题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4项、内蒙古自治区社科项目13项,各级各类科研经费300余万元。年均发表和出版科研成果50项左右,在《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等史学刊物均有论文发表。以学院教师为主组织编写的《内蒙古通史》于2008年被评选为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第二届政府奖一等奖,并被内蒙古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和新闻出版局推荐为内蒙古自治区处级以上干部选读书目。2012年,历史文化学院被评选为内蒙古师范大学科研工作先进单位。
学院下设有资料室、阅览室、内蒙古通史博物馆、文化产业工作室等教学辅助设施。
“边疆时空网”以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中国边疆研究出版传播平台”所构建的“中国边疆研究知识库”为核心,整合各类边疆学术资源,设置了边疆快讯、图说边疆、学者专访、学者讲坛、边疆书库、边疆多媒体等特色板块,现诚邀以下合作。 1.边疆地区历史学、地理学、文学
查看更多>感谢关注边疆时空网!
“边疆时空网”以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中国边疆研究出版传播平台”所构建的“中国边疆研究知识库”为核心,整合各类边疆学术资源,设置了边疆快讯、图说边疆、学者专访、学者讲坛、边疆书库、边疆多媒体等特色板块,期待为边疆研究机构、学者带来专业、及时、快捷的线上知识服务和互联网发布和展示平台。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运营组取得联系。
1.QQ :点击右侧“在线客服”—“QQ交谈”发起QQ聊天(周一至周五8:30~17:00)。
2.站内信 :点击下方“联系留言”发送。
3.联系邮箱 :hljdbsm@126.com
4.联系电话 :0451-87683610(周一至周五8:30~17:00)
联系人:齐老师 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