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机构

呼伦贝尔学院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


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组建于20156月。前身是海拉尔师专政史系,是本校建立最早的院系之一,2010年更名为政治与历史学院,2015年,历史专业与政治与历史学院分离,与呼伦贝尔学院民族历史文化研究院合二为一,现在是一套人马两个牌子,定名为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

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现有二个专业教学发展层次,即汉授、蒙授历史学本科专业和汉授、蒙授历史教育专科专业,形成了专科、本科教育与汉语、蒙语授课为一体的教学院系,凸显了民族地区高校服务于地方的特点。迄今为止,学院已为呼伦贝尔地区乃至全国培养了百余名历史学专业人才。

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拥有一支师资力量强、教学和科研水平高、教风严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3名,其中专任教师17名。专任教师中,教授7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高级职称比例为70.59%。教师学历层次高,其中博士5人,硕士9人,学士3人,博士比例为29.41%,硕士以上教师占总人数的82.35%7人为学科带头人,2人为教学能手。在学校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先后有6人次分获一、二等奖。5门专业课程被学校评为优秀课程。教学管理人员6人,副教授1人,硕士4人。在校生人数为217人。

科研方面硕果累累。近十年,教师在国家核心期刊和省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30余篇,撰写、出版著作、教材22部,参与5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负责12项自治区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负责5项校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以批复下来的自治区级“呼伦贝尔学院‘三少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基地”和校级“呼伦贝尔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基地”为依托,继续弘扬呼伦贝尔民族历史文化,提高呼伦贝尔文化竞争力,更好地为呼伦贝尔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2013年,以呼伦贝尔学院校内人员为骨干,呼伦贝尔学院民族历史文化研究院聘请32名首批特邀研究员。制定了《呼伦贝尔学院民族历史文化研究院特邀研究员聘任与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聘任条件、流程、权利、应履行的义务。确立了首批“民族历史文化研究课题”,其中重点项目7项,一般项目15项,自筹项目9项。2015年,聘请自治区鄂温克研究会、鄂伦春研究会、达斡尔研究会、布里亚特研究会、新巴尔虎研究会、陈巴尔虎研究会、巴尔虎研究会、额鲁特研究会等19名研究者为呼伦贝尔学院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特邀研究员,集结了呼伦贝尔地区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各领域的最强阵容,对今后整合力量,开展更广更深入的北方民族历史文化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多年来,本院始终坚持以区域人文资源优势打造学科品牌专业的发展思路,2007年“‘三少民族’及鲜卑史”被评为为校级特色学科;2010年,历史学教学团队被评为呼伦贝尔学院优秀教学团队。

学院注重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全院形成了奋发向上,勤奋好学的学风,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学院学生多次获奖。学生英语四、六级过关率、考研率位居学校前列,毕业生参加学校组织的“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和村官等社会招考录取率名列前茅。

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正朝着应用型转型方向发展,正在积极探索历史文化研究怎样为呼伦贝尔市文化建设发展服务的新路子。我们将抓准时机,努力发展,为呼伦贝尔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合作联系

“边疆时空网”以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中国边疆研究出版传播平台”所构建的“中国边疆研究知识库”为核心,整合各类边疆学术资源,设置了边疆快讯、图说边疆、学者专访、学者讲坛、边疆书库、边疆多媒体等特色板块,现诚邀以下合作。 1.边疆地区历史学、地理学、文学

查看更多>

联系我们

  感谢关注边疆时空网!

 “边疆时空网”以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中国边疆研究出版传播平台”所构建的“中国边疆研究知识库”为核心,整合各类边疆学术资源,设置了边疆快讯、图说边疆、学者专访、学者讲坛、边疆书库、边疆多媒体等特色板块,期待为边疆研究机构、学者带来专业、及时、快捷的线上知识服务和互联网发布和展示平台。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运营组取得联系。

  1.QQ :点击右侧“在线客服”—“QQ交谈”发起QQ聊天(周一至周五8:30~17:00)。

  2.站内信 :点击下方“联系留言”发送。

  3.联系邮箱 :hljdbsm@126.com 

  4.联系电话 :0451-87683610(周一至周五8:30~17:00)

   联系人:齐老师 李老师